Hi,您好!欢迎光临深圳东莞房地产网 
深圳这个楼盘捆绑销售智能装修被调查!

2019-01-24

来源: 深圳小产权房网

38
  新闻原标题:深圳一楼盘被投诉捆绑销售智通装修,官方介入调查



继元旦涨价风波后,深圳实地剑兰郡又曝出捆绑销售。有市民反映,其在购房时被强制交付约50万的智能装修费,不交智能装修费就不能购房,且装修费需一次性给付。

对此,市规土委罗湖管理局房产科回复称,有关实地剑兰郡的捆绑销售现象还在调查中,暂不能定性为捆绑销售,其已要求开发商在现场公示“本项目可以以备案价格成交,备案价格含装修,智能化套餐包可根据需求自愿选择”的标识牌。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将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暂停销售,按违法行为涉及的商品房数量每套处10万元的罚款。

市民:

购房需搭配5800元/㎡智能装修

不交智能装修费不能购房

有市民向南都记者表示,该楼盘销售在向其推销时,表明实地剑兰郡的房子单价在72000元/㎡-77000㎡之间,两年后交房,其考虑到实地剑兰郡所在的位置以及未来的增值空间,觉得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都比较划算。但是没想到的是,要购买该楼盘的房子还必须搭配智能装修。

“他们销售经理跟我说,开发商觉得备案便宜了,所以加了5800/㎡的智能装修费。”该市民表示,该销售明确表明不购买智能装修不能购房。市面上新盘装修费一般在两三千/㎡,实地剑兰郡的装修单价相比贵了很多。而且,总价约50万的智能装修费必须和首付一样一次性付清。“这样下来,购房成本高了很多。”

该市民犹豫再三,觉得买房的话,似乎潜在风险很大,最终在销售许诺定金可以随时退,并填写了随时退定金申请后,最终付了50000元定金。该市民说,50000元定金中有30000元转给了深圳富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00元转给了广州哈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但是定金一付完我就后悔了,一方面是捆绑销售很明显,另一方面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负面消息,就不想买了。”在充分权衡并和家人商量后,该市民决定找开发商退回定金。

销售人员:

元旦后捆绑智能装修

费用一次性给付

公开资料显示,实地剑兰郡位于罗湖蔡屋围片区,目前在售带装修2-3房住宅,面积段是67-109平,均价76000元/平。实地剑兰郡共规划1栋2座住宅,其中A座31层,B座30层,总户数为319户,可售户数为318户。

据第一现场报道,实地剑兰郡的营销中心销售人员表示,目前项目户型以精装标准交付,备案价格在每平米七万到七万五之间。销售指出该项目在限价政策下,价格非常优惠,但在元旦过后,购房者只能选择升级价购买。

销售所说的升级价,指的是项目包含了智能装修,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机器人、房屋监控等等。而选择这样的升级套餐,相当于每平米要多交5800元的装修款,以一套92平米的房屋来说,原本的备案价是每平米7.5万,总价在692万左右,加上装修款,总价则是745万,足足涨了53万。而且,这53万还不能贷款,必须一次性给付。

市规土委罗湖管理局:

要求开发商以备案价成交

备案价格含装修

1月4日,记者联系了市规土委罗湖管理局房产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有关实地剑兰郡的捆绑销售现象还在调查中,暂不能定性为捆绑销售,因为“部分房子有交付智能装修款,部分没有交付”,而且“开发商表示是某些中介在销售时这么说的,公司并没有要求”。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2018年12月29号,市规土委罗湖管理局已经联合市监对项目营销中心进行了突袭检查,对于项目是否涉及捆绑销售的问题,已经要求开发商在现场公示“本项目可以以备案价格成交,备案价格含装修,智能化套餐包可根据需求自愿选择”的标识牌。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将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暂停销售,按违法行为涉及的商品房数量每套处10万元的罚款。

律师说法

事实上,像这样捆绑装修进行销售的行为并非孤例。南都记者检索发现,无论是有关捆绑销售的媒体报道,还是购房者在相关论坛上的吐槽贴,数量都非常多。

缘何如此?深圳解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煜表示,房住不炒,是当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刚性要求。全国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众多的监管政策,其中抑制投机炒作房价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销售商品房备案制度。深圳市在2013年5月1日就已经施行了《深圳市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办法》,该办法在第六条规定了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包括的内容。该办法有效期五年,虽然现在新的办法还没有出台。但现行的备案内容还是沿用的先前的模式:一房一价一备案,一次性全部公布备案房源。

杜煜称,由于对商品房备案价低于同期二手房市场价,出现价格倒挂,投机和投资资金涌入套利,而开发商利润降低。因而往往开发商会利用投资资金的赚钱心理,借机捆绑销售车位、装修等,也殃及正常的刚需。这种要求买房就要买车位和支付装修费的行为性质,就是在变相涨价,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在商品房销售备案价之外,要求另外增加装修价,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价外价。只要审查价外价的资金流向,很容易就能确定,价外价的合同主体。

对于刚需来说,本来房价就高,还要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购房压力更大了。杜煜建议,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可以向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举报,纠正这种扰乱房产地市场的行为。已经签订捆绑销售合同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部分无效,提出要求商品房开发商或销售企业返还相应合同款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标签:
  • <